治愈-j9九游

怎样才能保持心灵的宁静呢?我不禁凝神望向窗外冬日的晴空:澄碧的天空辽阔深邃宁静,光芒四射的初阳,像是天空的笑脸,让人心里觉得明亮温暖。我不禁想起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的观点:“我们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天空和心空有着极其相似的特点: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天空似乎就有了喜怒哀乐的表情:太阳是它的笑脸,星月是它的眼睛,风声是它的吟唱,雷电是它的怒火,雨雪是它的悲伤,云霞是它美丽的衣裳。天空大多时候是晴和宁静的,电闪雷鸣风狂雨骤地渲泄之后,往往会恢复平静。我认同洛克关于心灵的论说,人的喜怒哀乐和一切观念,确实是从孩童起后天经验的添加。七情六欲的意绪就是心空的表情,入世渐深之后,人的心灵往往因背负太多的成见、欲念而显得沉重、压抑而痛苦,甚至达到绝望崩溃的状态。沉重的心空怎样才能像天空一样,把那些不良情绪从心头抖搂开去,让心灵变得宁静恬淡,自内向外像花儿般绽放美丽笑颜呢?
  我在阅读《道德论丛》这本书时,普鲁塔克《论宁静的心灵》和其它一些篇章中的观点,引起了我的思考。他的观点归纳提炼出来,句句在理入心。譬如:理性和智慧,会使我们的生活过得甜美如意一些;只有心智不全的人才会出现失常的行为;天性中的邪恶和嫉妒会剥夺人的快乐;无法克制的冲动会招来灾祸;学会凡事顺其自然,能在困境中随遇而安;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努力工作,这些都可获得心灵的宁静;避免邪恶的行为和意图,人才能保持心安理得的状态;多做善事,心灵才会充满宁静欢欣的情绪;灵魂的疾病以愚昧无知居于首位等等。这些思想观点能穿越历史时空,给现代人以影响,足以证明这位世界人文思想家洞察人性的深邃。细品这些观点,我觉得灵魂病了比什么都可怕。现代人精神上的沉疴和诸多疑难杂症,令人匪夷所思,它产生的根源在何处?如何才能妙手回春,治愈生病的灵魂,让它鲜活纯净如初心呢?
  若要分析现代人精神沉疴的病因,似乎是一个宏大的课题,社会风气时代观念导致现代人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领域精神压力山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负重的精神如果得不到合乎情理的疏导,就会导致精神抑郁,这是政治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关注解决的社会问题,恕我不作妄议。想起上周看的电影《一九四二》,人若生在战争、兵匪、饥荒横行的乱世,连命都贱似蝼蚁,还遑论什么精神生活,再比照一下现世的太平安稳,就觉得现代人是身在天堂却不懂惜福。仕途谋得了官位纱帽,犹觉自由权限不够;生下了健康的儿女,犹嫌其没成龙成凤;有了代步的汽车,犹嫌没开上宝马。只要贪欲没满足,心里就老是不痛快。老子《道德经》所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说得够透彻了,但愚妄之辈会开窍么?
  想起普鲁塔克在文中引用荷马的诗句“所有地面呼吸和爬行的动物,再无比人活得更艰苦。”为何自认是地球生物最聪明的人类,会活得这么悲惨呢?当年侵华日本法西斯的罪恶,现代的巴以冲突、俄乌战争,网络时代的跨国犯罪,无不证明了狂热的野心和违反正义的欲望,让人类中的少数人变态发狂,成了祸害生灵披着人皮的豺狼,有什么比良知、道德沦丧更可怕的邪恶吗?
  美国电影《七宗罪》,导演试图通过警察侦破七个连环谋杀案,杀手制裁人类罪恶的隐喻,充满对现实人性的鞭挞和拷问。我觉得“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这五宗罪,依然是当下人灵魂的病灶,这种病灶不除,人的心灵永远处在地狱般的煎熬中。就说嫉妒吧,有些人就是见不得身边的人比自己优秀过得好,要么无端自己生闷气怨天尤人,要么无端厌憎挤兑他人,甚至蓄意陷害他人,把自己搞得又烦又累,总以己之短较他人之长,这样卑污愚蠢的心态,能让自己活得心舒意畅吗?人生路上,他人种花你种刺,到头来伤的还是自己。
  而“暴食、色欲”这两宗罪,在我看来是禁欲主义者的偏见,过度过奢的贪食者和满足不合道德的淫欲的人毕竟只是人群中的寥寥者。孟子说:“食色,性也。”两情相悦的爱情,对美食的恰适的欲望,是人类极其正常的生理需求。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的需求七个层次中,生理和安全需要属于物质层面,身体无病,衣食无忧,居行无虞,人的内心自然是平和的。至于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属于精神层面。单从人个体出发,反求诸己,因人的能耐有大小之差,人的层次有高下之别,精神需求也是参差多态的。譬如一个中年光棍能讨到老婆,无论是二婚或拖油瓶的,他都不去计较,只要成个家,能有归属感,就已经很知足了。而一个高学历的单身男(女),他成家择偶的标准就会比较挑,门第、学历、长相、性格都在考查之列,最重要的是和对方能否有来电的感觉。若找不到情投意合的,宁可做单身也决不将就。
  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乐业,就能把潜智发挥出来获得尊重,获得自我实现的成就感。比如一个厨子烧得一手好菜;一个花匠培育出满园芬芳;一个农民作务好几亩果园;一个作家写出一部畅销书等等,即使脸上挂着汗津津的疲乏,但心灵一定是富足的,晚上的睡眠肯定是黑甜安稳的。梁启超先生曾说过万恶懒为首的话。一个人若懒惰成性,基本就丧失做为人的价值感和责任心,就会沦为可怜的寄生虫或流浪汉,他的心灵也因之而干瘪枯萎。因此勤勉的人亦能填补心灵的空虚,让心灵变得充实丰盈。
  其实,把人从精神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最终靠的是智慧和理性。智慧和理性,源于大自然、阅读、生活阅历给人的治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攀登巍峨的山让人思想得到磨砺,聆听瀑布的歌声会让生命充满激情,谛听泥土中种子萌发,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升腾到你的心间。白云会启示你放空自我,夏花会启示你生命定当绽放才美好。感受万物的参差多态,你才会发现自我的独特性,才会找到生命个体的意义。我的朋友因患抑郁症而痛苦不堪,他寄居山里和自然生灵为伴,山川草木、走兽飞禽不仅治愈了他的抑郁症,还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写出了一首首空灵温暖的诗歌。可见大自然对人的治愈是最富诗意的。
  从阅读经典中获得理性和智慧,获得心灵的救赎,是最佳的直抵心灵的途径。汉代的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这两年增加了文史哲的阅读,我内心的偏执和妄念少了,莫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已风烟俱静,内心越来越恬淡笃定,遇到人生的挫折和风雨来袭,不再怀忧丧志,而是随遇而安或坚韧从容应对。阅读既激发了我的创造性思维,亦让我体察到万物的灵性之美和世间万象的变幻无常,愈发珍爱生命中拥有的一切。试问,还有比阅读获取智慧,治愈心灵的课堂吗?
  生活阅历让人在社会碰壁吃亏中成长,心性变得成熟而坚强。但繁扰奔忙,奔名逐利之徒,即使穿名牌住华宅,心灵不见得就能轻松无累。唯有闲下来,澄心静思坐卧随心者,心灵才可能达到真正恬淡的境界。人如果能从悲哀中落落大方地走出来,就是灵魂真正的浴火重生了。
  
声明:本网站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j9九游的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
返回顶部
网站地图